动态资讯
历史是城市的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文化是城市的魂,以文载道,可以知荣辱。
双流·广都博物馆位于牧马山台地中段,北距双流主城区约7.8公里,东北距成都市中心约16.7公里。
博物馆东面约1.5公里为王家堰旧石器时代遗址,西约500米为蚕丛祠遗址和九倒拐汉代遗存,
南面紧邻天保大道,北面为空港花田。无数个历史时空在双流·广都博物馆重叠,交织出古今同在的盛世之景。
博物馆的建筑融合了汉、唐建筑风格,整片建筑群被一个巨大的夯台托起,极具仪式感与庄重感。
沿台阶而上,观众不由得从内心对历史和文化感到敬畏。
双流·广都博物馆建筑面积为9037㎡。秉承着以文物保护意识为导向的理念,
博物馆采用了地面两层与地下一层的结构设计,地面一、二层分别承担着接待大厅、文创书吧、
社教空间、学术研讨室、临展厅和文物库房、文物研究修复中心等功能,而地下一层则是文物陈列与展览的重要空间。
双流·广都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时间跨度近10万年,涵盖了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瓷器、骨角器等7大类别,
全面展示了双流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双流·广都博物馆还拥有多个重要文物,生动再现了广都大地辉煌的底蕴:
李冰在双流县境内组织开凿了广都盐井“广都盐井”,打破了食盐封锁,揭开了中国井盐生产的序幕;
钱币纸张“交子”,不仅承载了货币的价值,更寄托了一座城市的创新智慧,悄然改写了关于交易的篇章;
世界最早标明产地的蜀锦“联珠对龙纹绫”,其背后“双流县,景云元年折调紬绫一匹,
八月官主簿,史渝”的文字记载,展示了千年前的蜀锦织造技艺,更是唐代双流地区织锦业兴盛发达的见证……
展览区域共分为序厅“都广之野”、第一展厅“平原晨曦”、第二展厅“广都樊乡”、
展廊“丝路源点”、第三展厅“蜀郡名县”、第四展厅“川中水埠”、第五展厅“天府重镇”
七大部分,回溯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双流重点出土文物及文化更替。
第一展厅“平原晨曦”主要展示了双流王家堰遗址的考古发现——早在距今约1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
双流就有先民生息繁衍。手斧、石刀、手镐、石核、砍砸器、石片工具等文物,
讲述了先民学会使用石器加工技术,在此地褴褛经营的故事。
第二展厅“广都樊乡”,以考古过程中发现的古蜀时期广都地区昌盛的种植农业文化为基础,
结合该时期出土的陶器以及青铜器,展示了古蜀时期双流发现的文化遗迹。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土的文物,它们见证了秦汉时期广都物产丰饶、道路畅达、文化繁荣这一重要的历史,
为我们重现了一幅汉代广都人民的生活画卷。
第四展厅“川中水埠”,蜀锦“联珠对龙纹绫”、战国至宋代横跨千年的古钱币、彰显牧马山“宜城”美名的宋代宜城乡买地券,
宋三彩陶俑等文物全面展示了广都在隋唐五代两宋时期的繁荣盛景与“蜀学”的传扬,将广都更名为“双流”的历史时刻铭记在此刻。
第五展厅天府重镇,全面展示了元、明、清三朝双流的经济与思想变化。
馆藏记录了国学大儒刘沅创立槐轩学派、“五老七贤”博古通今引领一代风尚,表现了双流文化精神的枝繁叶茂。
我们走进广都博物馆,触摸双流的历史文化脉络,感知航空经济之都的方兴未艾,
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文物,链接起人们与时空的对话,双流的千古人文,
也因此永远鲜活,历久弥新。
- END -
版权归本公司所有,仅供交流;侵权必究!
QQ:765994289,微信:13938229518。
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资质
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乙级资质
中国展览馆协会会员单位
郑州海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丰庆路口瀚海海尚C座九层
电话:0371-6388 6270 0371-5561 3536
手机:139 3822 9518(微信同号) 130 0752 9429 139 3820 6079(微信同号)
Q Q:1664 5826 58 2869 2879 48 微信公众号:ZZHTWH
邮箱:13938229518@163.com